普選不必「講拳頭」 只講道理

 

李芝蘭

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

 

三周前城大一次討論香港民主發展的研究會上,討論焦點自然落在0708的普選訴求,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邵善波提出兩個討論的角度︰數拳頭和講道理。「數拳頭」指比較支持(07/08普選)及反對的力量誰大誰小;「講道理」則指不論雙方聲音多寡,集中分析民主政制的優劣,如何發展,怎樣可以發展得更好等問題。

「講道理」不像「數拳頭」將焦點放在數人,或者甚麼人抱持這樣或那樣的觀點,誰的一張票更「有力」,而在於某種觀點有沒有紮實的事實基礎,能否通過嚴謹的邏輯論證。邵先生開宗明義提出他當日是來「講道理」的,而他的結論是︰0708全面普選的要求,並未能說服他是合理的。

「全面普選」 符合基本法

今天我無意評析邵先生當天結論,只想說他提出的「拳頭論」和「道理論」,對當前政制發展的討論的意義。

其實只要看《基本法》,必會同意今天討論政制發展,是不需要數拳頭的。原因很簡單,《基本法》作為中央為香港制定的「小憲法」,早已定下了香港最終走向「全面普選」的目標,特區政府既然是中國的一個地方政府,自然要向全國性政府——中央政府負責,但同時當然亦要向特區人民負責,以體現政府乃市民公僕的憲制原則,這雙向負責其實互不牴觸,而且在基本法頒布以至執行以來,一直未有受到挑戰,亦即受到中央及港人相互信守的。縱使近一年來港人因為不滿特區政府種種施政失誤,議政論政的意識較前高漲,對管治架構提出了種種期望和訴求,但亦只是對基本法規定的具體詮釋,對基本法框架未有絲毫踰越。

憲法是一個地方的根本大法,凝聚了社會各界對這一方土地在未來一段長日子中如何治理的共識。香港的小憲法除了顧及香港內部的種種利益,亦包括與香港以外的中國其他地區的共識,《基本法》內「中央與特區關係」的條文,便是表達了這方面的內容。每一個人都屬於多個群體,每一片地方都是更大地區的一部分,因此除了中央(全國)與特區(香港)關係,我們港人要處理的,還有全球各國與香港關係(全球化經濟),地球與香港關係(生態環境)。每一層次的關係,或多或少、或鬆或緊都存在一些共識,以法律、憲法或條約形式提醒我們規範的存在。

守遊戲規則 溝通達共識

遊戲規則訂下了,但規範同時須留有彈性,讓各方繼續討論和溝通,在不同的歷史時段譜作新的共識。這是充滿藝術元素的空間,需豐富的想像和創造力,以及待人以誠,能進能退的溝通技巧,需要能夠有效地鋪陳己方的判斷和論據,同時又聆聽及回應他人的,最終達致折衷的新共識。

在這個新共識打造過程中,沒有一方可以宣稱全勝,但亦可以一起宣稱獲勝,憲法的框架保持穩定而具體詮釋得以更新,整體社會得以穩步前進。

這樣的過程是否只講道理不講拳頭?講道理是必然有的,但道理的背後仍涉及人的主觀判斷,甚麼人在做判斷,多少人的判斷都是有關「拳頭」的問題。但這樣說只是凸顯了「不是道理便是拳頭」論調的局限性,單憑數人頭的拳頭論,力量是薄弱的,縱有一時之效力也不長久,拳頭的力量最終亦是來自道理。

各自走出堡壘 找祥和空間

近來坊間仍有著太多的拳頭爭論,那一方的拳頭夠多,怎樣計算拳頭,誰的拳頭更有力的爭辯不斷,例如最近一次民調發現較少的市民將政改排在關注的首位,便引來「港人議政三分鐘熱度」的揣測。這些數拳頭的習慣無助促進各方溝通,包括香港內部的,以及港人及全國人民(中央政府為其代表)之間培育互信。目前是時候大家走出各自的堡壘,找一個開闊祥和的空間,坐下來通通氣了。

Back to comment / Back to index